何为汉乐客风·出水莲——广东汉乐音乐会
  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而流长,相传它是从晋安帝至宋亡前后的漫长时期随着中原汉人多次南迁而流传到我国东南一带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以往,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边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有着刻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民风淳朴,崇尚文化和艺术,因此,蕴含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华的汉乐亦成为了客家人喜爱的、家喻户晓的音乐形式。

  如今,这种承袭了中原古乐遗风又极富岭南风韵的汉乐又随着客家人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客家人不管祖籍在国内哪个省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珍视古朴优雅的汉乐声。

  广东汉乐保存着六百多首情调不同、形态各异的优秀传统曲目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中军班音乐和丝弦音乐是汉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军班音乐是民间吹打仪仗音乐,解放前中军班艺人多为职业和半职业性质,为民间婚、丧、喜、庆时所雇请,有时,不同的“笛馆”(中军班艺人的团体)还对台竞技,因此有广泛的群众性。在本次音乐会上,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军班音乐的代表作——《嫁好郎》,一首在女子出嫁时演奏的唢呐与乐队的乐曲。丝弦音乐是民间最为普遍的演奏形式,通常使用的乐器有头弦、笛子、笙、提胡、扬琴、三弦、耶胡、琵琶等等。这场音乐会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丝弦乐,包括丝弦乐中的极品,被称为儒家音乐的汉调清乐。

  1962年,首届“羊城音乐花会”上,罗九香、罗琏等大埔县汉乐手组成“广东汉乐代表队”五场音乐会专场,受到观众、音乐界和媒体的赞誉。省委宣传部为特别为“广东汉乐代表队”召开座谈会,来自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的领导和著名音乐人士一致认为,广东汉乐历史悠久、古朴优美、典雅大方,可称“岭南一支花“。为培育这支花,省主管部门即席批准在广州音专开设“汉乐班”。广东汉乐开始为逐渐海内外观众所认识和喜爱。

  现在,古朴大方、典雅优美的客家汉乐在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和东南亚华人中间广为流传。客家汉乐和粤乐、潮州音乐被称为岭南三大乐种,各以其自身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特殊风采世代流传、经久不衰、享誉中外。
相关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