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先:我会让大家诧异的!


提起中国古老的乐器月琴,不少乐迷自然会想起被称为月琴一代宗师的冯少先。他是中国最著名的月琴演奏家和月琴改革家,中国月琴的代表人物。除了成功改良传统月琴,他还首演和创作了大批月琴独奏曲和协奏曲,编著了《月琴演奏法》一书,成为月琴演奏艺术的典范教材。 1992年,全国器乐独奏观摩演出大会,文化部特邀12位全国著名演奏家作专场示范演出,就有冯少先一席之地。

今年已经75岁的冯少先已经两次在星海音乐厅与广东民族乐团合作过。第一次还是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南下广州,凭一曲月琴《黑土歌》征服广州乐迷,“结果既没有非,也没有典。”冯老先生笑着回忆道。

此次国乐盛典新年音乐会,冯老先生将担任独奏嘉宾。他透露,在这场迎新音乐会上,他除了要为广州的老朋友们演奏他的经典曲目,还要给大家一个惊喜。新年嘛,就是要好玩儿!

揭秘新年音乐会快乐元素
“我很喜欢广州的星海音乐厅,因为它充满活力。这次新年音乐会,我特别想为星海的观众们演奏我的一部经典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曲子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破长江天堑。我许多年没演过了,也没在广州演过。为什么选它?我觉得艺术是有骨气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最凶狠’地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人要没骨,早晚得挨打。虽然是老作品,我会加入新鲜的元素,我要和广东观众互动起来,相信大家都会很兴奋!当然解放之后,就要快乐了,我的音乐中就有特别的幽默感。另一部作品是《欢乐的日子》,我会和指挥商量一个特别的结束方式,会让大家诧异的。至于是什么形式,要卖个关子。哈哈,新年音乐会要有意思,我们的音乐,既要严肃,又要幽默;既要高雅,又要自由。我们一定会让观众高兴的!”

他就是乐器,他就是音乐
有人说,现场看冯少先的演奏,是种听觉加视觉的享受。听觉,当然是指音乐;视觉,是指冯少先本人——现场的冯少先如音乐之灵附体,整个人就是乐器,整个人就是音乐。

“我从小学习戏曲音乐,长时间与演员在一起,为他们伴奏,大概有4年。舞台上从来都是悲悲切切、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充满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从这些戏曲演员,还有郭兰英、郭颂等歌唱家身上,学习到他们的气场、感觉。当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的时候,才会有那种打动观众的魅力。如果你不投入,你的气场就是散的。”

月琴的改革者
作为月琴的改革者和演奏名家,冯老先生和我们分享了月琴的历史和发展。“汉朝的时候,中国只有阮,或叫秦琵琶。宋朝以后,才出现了由阮演变而来的月琴。我所改革的月琴,是京剧月琴,与南方的月琴不太一样。上世纪50年代,京剧月琴只用一根弦,主要是与京胡配合,音量比较响。我接手以后,经过加弦、加品,把京剧月琴的音域扩大到四个八度,又吸收了俄罗斯的曼陀林、中国的三弦、琵琶等指法,创造了新的月琴指法。这样月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可以演奏更丰富的曲目。我和刘锡金等作曲家共同研究,创作了一批月琴独奏曲和协奏曲,包括《黑土歌》、《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素描》、《铁人之歌》等等。现在如果要举行月琴专场音乐会,起码有两场音乐会的作品呢!”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现在冯老先生每天仍坚持练习月琴,他说:“要把月琴弹好,还是要靠童子功。单说轮指吧,就要从小天天练、时时练。没有这功夫,没办法达到曲目所要求的速度、力度,你就弹不出那曲子来,也没有足够的音量和独特的音色。我年轻的时候,除了演出、排演,每天的练琴时间最少4小时。”

“我的学生每天上课,第一要练功夫,第二还是练功夫,手指头要快!除了功夫,我更关注学生们的创造力,要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追求。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如果我培养出几十个一模一样的冯少先,这有什么意思呢?”

冯少先觉得民乐要发展,关键要与时俱进。“唐朝时有句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其实这句话也很符合当今的情况。我经常利用外出的演出机会,去学习新的音乐作品,音乐风格。好像今年我去欧洲演出,我去向李斯特、肖邦等大师学习。我向当地的音乐家请教,学他们的曲子,经常当天记谱,当天就演出。今年我刚刚在尼日利亚演出,之后,我就根据当地的音乐素材写了一支月琴与鼓的作品。每一次演出,我都希望能带给观众一首新曲目,这次到广州演出,我也希望能为广州的朋友准备一首全新的加演作品!”
相关音乐会
2024年5月
S
M
T
W
T
F
S
     
6
7
8
9
13
14
17
20
21
22
23
27
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