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家简介
尼科洛·帕格尼尼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被世人称这为小提琴魔术师。他最辉煌的成就在于擅长演奏自己的作品,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帕格尼尼5岁时学习曼托林,7岁改学小提琴,均受学于父亲,且受到极其严格的管教。过度劳累的训练,从小就损伤了他的身体。1795年,帕格尼尼专程赴帕尔玛向意大利小提琴家罗拉学习,但罗拉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后经罗拉介绍,他又师从吉雷蒂和意大利作曲家帕埃尔学习对位和作曲。1796年末回到热那亚。随后数年不断演出,声誉渐增。帕格尼尼于1801年又担任了卢卡管弦乐队的首席。1805年任宫内独奏家,自创一格的精艺演奏逐渐趋于成型,并开始创作随想曲。从1828年起,帕格尼尼出国进行相当商业化的巡回演出。数年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大城市,所到之处皆引起巨大的轰动,声誉达到了顶点。1834年,帕格尼尼因病情加剧而回国静养,逐渐离开了演奏生涯。长期紧张的演出生活,加上从小就落下的病根,让帕格尼尼积劳成疾,身体最终垮了下来。1840年5月27日,他声音嘶哑,语不成声,因喉癌在法国尼斯去世。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乐谱看起来有点像钢琴乐谱,许多技巧简直是不可思议,左手的动作快如闪电,双泛音、双颤音、左手拨弦、连续跳弓以及用左手拨奏等高难度技巧神奇无比。他更擅长用G弦演奏,变化之多出人意料。
理查·施特劳斯
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他最初严格地学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但后来赞赏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音乐,从而完全转向标题音乐。1900年以前创作了大量交响诗。他的交响诗从内容上看分为哲理性交响诗和叙事性交响诗两类,前者以《死与净化》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最为有名,后者以《唐璜》和《唐吉诃德》最为有名。1900年后他将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了歌剧上。1944年至1945年创作为23件独奏弦乐器的《变形》,1947年至1948年写出最后的杰作,女高音和管弦乐的《最后四首歌》。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被世人称这为小提琴魔术师。他最辉煌的成就在于擅长演奏自己的作品,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帕格尼尼5岁时学习曼托林,7岁改学小提琴,均受学于父亲,且受到极其严格的管教。过度劳累的训练,从小就损伤了他的身体。1795年,帕格尼尼专程赴帕尔玛向意大利小提琴家罗拉学习,但罗拉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后经罗拉介绍,他又师从吉雷蒂和意大利作曲家帕埃尔学习对位和作曲。1796年末回到热那亚。随后数年不断演出,声誉渐增。帕格尼尼于1801年又担任了卢卡管弦乐队的首席。1805年任宫内独奏家,自创一格的精艺演奏逐渐趋于成型,并开始创作随想曲。从1828年起,帕格尼尼出国进行相当商业化的巡回演出。数年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大城市,所到之处皆引起巨大的轰动,声誉达到了顶点。1834年,帕格尼尼因病情加剧而回国静养,逐渐离开了演奏生涯。长期紧张的演出生活,加上从小就落下的病根,让帕格尼尼积劳成疾,身体最终垮了下来。1840年5月27日,他声音嘶哑,语不成声,因喉癌在法国尼斯去世。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乐谱看起来有点像钢琴乐谱,许多技巧简直是不可思议,左手的动作快如闪电,双泛音、双颤音、左手拨弦、连续跳弓以及用左手拨奏等高难度技巧神奇无比。他更擅长用G弦演奏,变化之多出人意料。
理查·施特劳斯
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他最初严格地学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但后来赞赏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音乐,从而完全转向标题音乐。1900年以前创作了大量交响诗。他的交响诗从内容上看分为哲理性交响诗和叙事性交响诗两类,前者以《死与净化》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最为有名,后者以《唐璜》和《唐吉诃德》最为有名。1900年后他将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了歌剧上。1944年至1945年创作为23件独奏弦乐器的《变形》,1947年至1948年写出最后的杰作,女高音和管弦乐的《最后四首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