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深秋星海“星光”灿烂——马友友挥弓寻找共鸣
11月6日晚马友友将演奏的协奏曲《度》,由上海交响乐团主导,联合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赵麟为马友友所作,在国内首度开启了以三大乐团联合委约,国际级演奏大师领衔首演的合作模式。

度·西乐民乐巧妙混搭

作曲家赵麟称,《度》取材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玄奘取经从苦难、彷徨到归于平静的历程,也有“普度众生”的意思,三个乐章相、喜、悟,从不同角度演绎了玄奘求真的艰难与坚韧。

在他看来,大提琴和笙,一个是西洋乐器,一个是中国民乐,两者的融汇,本身就连接着东西方的文化。所以,他将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乐器,巧妙地混搭在了一起,“作为古代庙堂祭祀的乐器,笙飘摇、空灵的特质最能演绎音乐中的神性,而大提琴则代表人性,没有一种乐器比大提琴更适合表现人的情感”。

喜·老友相逢合作默契

马友友表示,此次合作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再度与老友相聚,指挥余隆被他视为“实际年龄比我小,但看上去像我的大哥”;作曲家赵麟、笙演奏家吴彤,一直是他新丝绸之路乐团的合作伙伴,后者与马友友合作的《快乐》专辑,还曾在2010年获得第52届格莱美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

“在音乐里,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音乐。这次和朋友们在一起合作,我很感动。”马友友说。《度》的诞生,源于一次朋友间的聚会,“有一天,吴彤、赵麟、余隆坐在一起,他们说能不能给大提琴、笙作个曲子?结果,赵麟就真的写了”。

吴彤透露了一个细节。此前,赵麟为《度》创作了强、弱两个收尾的不同版本,因为担心一场音乐会以“弱音”结束,观众可能会睡着,排练中,他们选择了“强音”收尾版。没想到,彩排的时候,不知情的马友友演到最后,提议说,“是不是可以弱一点”。第二天,余隆干脆说,“这里应该弱下来”。这种默契,这种坚持信念的勇气,让吴彤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两天排练更幸福的事了”。

感·台上台下寻找共鸣

赵麟坦言,为了创作《度》,自己整整读了一年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对此,马友友很有感触,“玄奘一个人离开家十几年,去找自己内心的东西,这在现代已经很难得。《度》引导我们思考,想要了解那个人的思想,那个时代的思想”。赵麟用音乐表现了这个过程,“音乐不是看技巧有多伟大,而是它表达出我们内心的东西”。

“音乐不是比赛,不是要比出谁第一、谁第二,音乐是达成一种同感,并以此了解别人的想法。”马友友说,他特别希望今晚的演出,能让观众们在内心有共鸣,“人与人之间就有了桥梁,文化就变成一种‘活’的文化。”
相关音乐会
2024年5月
S
M
T
W
T
F
S
     
6
7
8
9
13
14
20
21
22
23
27
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