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是波兰当代音乐大师也是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被音乐评论家誉为“20世纪最后的作曲大师”、“活着的贝多芬”。潘德列茨基的很多作品,如《广岛受难者挽歌》、《圣路加受难曲》、《克莱多》和《耶路撒冷的七座门》,都已成为20世纪的经典。而作为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的潘德列茨基也声名显赫。

1959年,潘德列茨基在波兰青年作曲家协会主办的作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年后, 他的作品《折射,为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获得评论界好评。他以很快的速度谱写其他作品,赢得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地区艺术大奖,以及《圣路加受难曲》获得的意大利奖在内的诸多重要奖项。1966年至1968年,潘德列茨基执教于德国埃森富克旺根音乐学院,在那里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作品由奥尔德斯·赫胥黎作品改编的《雷顿的魔鬼》并于1969年在汉堡国立歌剧院首演后在全世界剧院里都大获成功。接着,潘德列茨基继续写了3部歌剧,分别为1978年的《失乐园》、1986年的《黑面具》和1991年的《乌布王》。

1968年潘德列茨基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协会颁发的奖金,又在1970年荣获波兰作曲家协会奖。1972年起他担任了克拉克夫音乐学院院长,并于1973年至1978年间出任耶鲁大学教授。在此期间,潘德列茨基环游世界,在各地指挥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获得国际声誉。

潘德列茨基以出色的作品荣获包括阿尔蒂尔·奥涅格奖、维胡里基金会所设立的西贝柳斯奖、波兰国家奖以及路易斯维尔大学的葛道夫麦尔作曲奖等等在内的奖项。其他还有1988年的欧洲工业与贸易促进会作曲奖,1999年的杜伊斯堡城音乐奖,2000年的戛纳古典音乐奖的“年度活跃作曲家奖”,2001年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年度艺术奖以及2002年巴伐利亚天主教学会颁发的罗马诺·瓜尔迪尼奖。

潘德列茨基在德国、立陶宛、奥地利、香港、西班牙和拉脱维亚等地诸多学术性机构中任职,还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罗马、斯德哥尔摩、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北京和华盛顿等地获得大量的荣誉成员称号、荣誉博士学位和荣誉教授职务。

潘德列茨基的作品还包括:2001年的《大协奏曲》,2002年的《钢琴协奏曲》,2007年的《第八交响曲》,2008年的《为圆号和管弦乐团所作的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三首中国歌曲》,2010年的《为女高音、次女高音、男中音与合唱团而作的“在我身上呼吸的梦海”》。最近创作的作品还有《为小提琴与中提琴而作的复协奏曲》,该作品有珍妮·杨森和朱利安·拉赫林担任独奏家,2012年10月22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首演;《小弥撒曲》,为莱比锡巴赫档案馆订制,由圣托马斯合唱团于2013年2月12日于哥本哈根首演。

2013年11月17日至23日,华沙举办了一场向潘德列茨基致敬的音乐节,参加的艺术家包括:洛林·马泽尔、查尔斯·迪图瓦、瓦列里·捷杰耶夫、马里卡·雅诺夫斯基、余隆、伦纳德·斯特拉金、亚历山大·李伯利希和拉斐尔·普莱亚。参加这项盛事的波兰主要指挥家有:雅切克·卡斯普契克、克日什多夫·乌尔班斯基和加布里埃·师穆拉。演奏过潘德列茨基作品的优秀独奏家和乐团有:安妮-苏菲·穆特、尤里·巴什梅特、丹尼尔·穆勒-肖特以及上海四重奏等。
2025年7月
S
M
T
W
T
F
S
   
1
2
3
4
7
8
9
10
14
16
21
22
23
24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