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这个“六一”让孩子跟着音乐动起来!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广州种类多样的儿童音乐会也接踵而来:击乐的、民乐的、交响乐的……有表演的、带魔法的,还有视觉冲击的……面对如此多的选择,家长们懂得如何带孩子去观赏吗?

生活中,很多家长可能都曾经遇到过这些问题:比如“熊孩子”在音乐会上好动、坐立不安,总担心他们影响现场演出秩序?孩子听音乐觉得无聊,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到舞台上?孩子胆小,不愿意和演员们互动,总是躲着?家长对音乐仅仅知道皮毛,怎么进一步引导孩子去欣赏才对呢?

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关键在于怎么做好孩子的音乐启蒙工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了解一下今年广州“六一欢乐大舞台”的精彩内容,再听听专家们的具体指导吧。

学龄前儿童适合多“听”而非学乐器

孩子的音乐学习能力与生俱来,但美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早教专家埃德温·戈登发现,9岁以后,这种能力开始趋于稳定。换句话说,孩子在9岁以前接受音乐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

既然早期的音乐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家长自然会问:“我家宝宝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乐器?学什么乐器好?钢琴还是小提琴?”很多家长往往都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学钢琴、小提琴才是学习音乐。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无价的、天然的乐器——身体,从发声器官到肢体。

为什么在学习乐器前,家长们要好好利用孩子的身体让他们充分地接触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呢?

台湾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郑又慧在一本叫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中提到,儿童期或更早的低幼期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并不是音乐技术的获得,而是以“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与“培养儿童的音乐基本能力”为主。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音乐技术”的适当学习时机是在学龄期(指6周岁以后);而学龄前儿童(指6周岁以前)音乐学习活动则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发展,着重于“听”音乐的活动,同时配上一些创造性的肢体律动。因此,“听”是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的第一步,并且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正式学习音乐之前,若能欣赏足够的音乐,就像具备了学习音乐的隐形的、内在的“基本装备”,日后一旦接触到音乐学习活动,便能很快地进入状态并理解、喜爱音乐。西方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如帕莱斯特里那、蒙特威尔第、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多是在教会的歌声中成长,儿童期已经受到了许多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这为日后的音乐成就奠定了极佳的基础。

乐器是用来表达音乐的工具,只有当孩子能用自己的嗓音、肢体来表达音乐的元素,比如音高、节奏、节拍、律动等等时,孩子便做好了学习“身体”以外乐器的准备。如果在9岁以前的黄金时期,能够挖掘和开发孩子“身体”这件精密的乐器,无论嗓音还是肢体都充分地接触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那么等到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人造乐器时,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用“敲打”催发孩子音乐爱好的“萌芽”

提到古典音乐或者民乐,很多大人第一时间表示抗拒,觉得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太难懂”。但实际上,这些音乐其所谓的“难”只是大人们想象的“纸老虎”。孩子与任何音乐之间都没有天然屏障,而连接孩子与音乐最好的桥梁,就是游戏。

不久前,“豆荚宝宝”打击乐互动工作坊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一群来自台湾的演奏家和教育家在介绍乐器的同时,以各种好玩的游戏来培养孩子律动的感觉,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启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即将在本月29日上演的“鸭子拌嘴乐翻天——献给小朋友的民族音乐会”上,广东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也会邀请孩子一起玩民族敲击乐,而“小巫师”魔法童话音乐会上,广州交响乐团的乐手则会带来一场“敲击魔法”。

细心的家长们可能发现了,这些音乐会上都有两个关键因素,就是敲打和律动。

特别是在“鸭子拌嘴乐翻天”这场音乐会中,除了西安鼓乐《鸭子拌嘴》给孩子呈现出一群老老少少的鸭子嬉戏吵闹的景象外,绛州鼓乐《牛斗虎》还把打击乐、舞蹈和武术结合了起来。而在“小巫师”魔法童话音乐会下半场,乐团会和儿童打击乐教育专家“小胡子”刘锐和曹利一起与孩子互动,透过敲击的律动和身体的摆动接触古典乐。

为什么要强调节奏和律动?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音乐的命脉与灵魂,可以让音乐更具生命力。节奏是保证音乐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好节奏感才能使歌唱、舞蹈、乐器等技艺更精湛。一般来说,幼儿感官运动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是从出生起到四五岁之间,孩子通常会在音乐的身体律动中对音乐的情感情绪有更强烈更直接的感受,其表达方式也会更自主。而通过对音乐律动的感受,幼儿在听觉方面会更专注,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作即兴反应能力。

在国际上广泛流行的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教学法”就提出,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是孤立的、不全面的。这种方法还被广泛地用于儿童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现在,儿童音乐会一般会选用节奏明快、短小有故事性的曲目,事实也证明,运用各种乐器和各种音色让孩子通过即兴音乐游戏、身体律动和视唱来完成对音感、音准和动作的循序渐进体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家长“五音不全”不妨利用些小道具

稍微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家长都会发现,学龄前的男孩在许多方面的发展都比同龄女孩来得慢,比如语言、情绪、形体的控制,听觉发展和声带发育等等。事实的确如此。“我家儿子特别好动、顽皮、唱歌五音不全,虽然很聪明,但学什么东西都不专心。”很多男孩家长都会提出这些问题。

别担心,其实这些情况大约到了小学二年级就能逐渐改善。换句话说:8岁以后,许多男孩的音乐素养会突然改善,渐渐地和女孩不相上下。因此,男孩家长需要认清孩子学习音乐的能力,不要对孩子感到失望,更不要影响男孩的自信心及人格发展。

其实,对于爱动的男孩子而言,他们的成长特点反倒有利于其节奏感的培养。众所周知,音乐节奏和音乐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孩子的思维通常具有形象的特点,可以通过运动来感受节奏。比如拍皮球,让他们通过拍皮球的高度和速度感受节奏变化的快慢。

许多家长会问:“我五音不全,会不会误导孩子?”“我们不是搞音乐工作的,怎么办?”其实,这些都不影响孩子对于音乐的领悟,如果家长唱歌“五音不全”,可以多念儿歌给孩子听,增强孩子的节奏感。如果父母中有一方唱歌音准,那就让音准的一方唱给宝宝听。

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节奏感训练和培养的过程中,打击乐器的训练效果非常明显、直观。家长即使不会演奏任何乐器,家用的音乐“小玩具”“小道具”也有很多,比如彩色小沙包(里面装小豆子)、音砖、手摇铃、小响板等等都是很容易操作的,只要能够引导孩子玩耍,也已经基本达到引导子女发展音乐能力的要求了。

(周豫)



相关音乐会
2024年5月
S
M
T
W
T
F
S
     
6
7
8
9
13
14
17
20
21
22
23
27
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