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普雷特涅夫:如果突出了音乐,还需要什么?
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1952- )公认的俄罗斯钢琴学派20世纪后半期最杰出的代表,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三职。1978年获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的首奖,1989年建立了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
10月13日晚,普雷特涅夫首次中国独奏巡演第一站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三首曲目分别是贝多芬的《第十钢琴协奏曲》和《第17钢琴协奏曲》(也称《暴风雨》)以及斯科里亚宾的《24首前奏曲》。返场曲目是斯科里亚宾《升C小调第一号练习曲》和肖邦《降D大调夜曲(第八号)》。
本文摘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根·齐平对普雷特涅夫的访谈录,只有当话题涉及音乐本身时,普雷特涅夫才变得滔滔不绝。访谈内容虽主要着眼于普雷特涅夫钢琴家的身份,但其中表达的音乐理念其实是相通的。
我喜欢在舞台上表现得持重一些,反对和听众过于亲热
我有这样一个信念:演员越好,他的创作水平越高,他艺术中表面化的东西(包括某些“给人印象深刻的”姿势、手势和身体大幅度晃动等)就越少。我想这样表达比较清楚:尽量减少外表动作,尽可能增加内涵。重要的是要突出音乐。如果突出了音乐,还需要什么呢??
当前,不知为什么,水平相当一般的演奏家却备受赞赏,特别是在西方,给他们做广告,为他们在各地组织巡回演出,新闻媒体对他们是一片赞美声,安排他们在知名音乐厅演奏。于是,听众就开始相信,这些演奏家的确是一流的大牌明星。由此而出现了音乐厅场场爆满、雷鸣般的掌声……而成为宠儿的演员本人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在舞台上实际上是在耍活宝(请原谅,我实在找不到难听的词语),演奏期间无所顾忌地做着各种手势。说实话,他们如此“糟蹋”音乐,简直让人不敢正视他们。
再次请您原谅,我认为,他们这种作派犹如艺术中的妓女,商业完全代替了诚实和高雅的音乐,是的,是的,音乐被商业所代替。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听众(包括很有教养的听众)能去听这样的演奏呢?
您当然理解我这层意思:最糟糕的是,演奏者心里想的并不是音乐,而是集中精力自我表现,尤其当有人在这方面助他一臂之力的时候……
对我来说,这一切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我喜欢在舞台上表现得持重一些,反对在舞台上的放肆、无礼貌、与听众过于亲热的作风。
音乐演奏家应该把他演奏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去理解。如果没有这种感觉,我是不会轻易演奏任何一部作品的,也不把这样的作品随便纳入自己的演奏曲目之中。
我经常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从内心体验音乐情感的根源(原始本质)是何等重要……然后,在演奏期间不能忘记这种感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实的舞台艺术效果,而这也是演员的主要原则。
我一贯认为,音乐创作与音乐演奏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两种职业(尽管二者存在着外在的区别),在许多方面,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如果演奏者的确是一位艺术家,他总是像作曲家那样感觉音乐;如果他找不到这种感觉,他的演奏很可能陷入表面化、冷漠和呆板。
演奏家在舞台上的每次中断停顿,实际上都无法弥补
只有当你积蓄了一定“剂量”的精神和情感的时候,才能产生与听众见面的愿望(至少我是这样),与大家分享艺术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否则,如何与大家分享呢?音乐演奏家跟作家、画家、作曲家一样,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要与听众分享快乐,向听众奉献你所学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如果没有这种愿望,一切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就不是演员,艺术也不是艺术。
演奏家在舞台上的每次中断、停顿,实际上都无法弥补;而文学家一旦觉得作品中的某个片段写得不够理想,明天他就可以重新修改一番;画家可以反复修改自己的绘画作品;作曲家可以反复修改自己的音乐作品……面临广大听众的音乐家却没有这种可能,演奏艺术的困难特点就在于此。
有时我想,当拉赫玛尼诺夫在录制唱片的时候,假如他已经意识到,他的每一种诠释方法将来会成为众人仿效的标准,并成为音乐演奏艺术博物馆的宝贵遗产,他演奏起来可能感到更难。
为使某些人满足而展示炫技,我不想去做
我尽力在曲目的主要部分做好最重要、最精彩的演奏,而“返场”演奏……有时特别不合时宜。请问,在听完贝多芬《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之后,您还想听什么“返场”演奏吗?
事情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听众期待着演奏家在“返场”演奏时表现出来的超凡特技,像人们常说的“闪光的霹雳啪啦”,但我对此不感兴趣。我认为,音乐会是一种精神生活,为了使某些人获得满足而展示自己的手指炫技的事情,我不想去做。
(《普雷特涅夫:如果突出了音乐,还需要什么?》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相关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