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画报】从前有架管风琴
从前有架管风琴
到过星海音乐厅的人,对交响乐厅舞台上方那排高低错落的管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印象,那是一架管风琴,确切说是一架巨型管风琴,你看到的管子只是“风琴一角”,更多管子深藏不露。当年,这架管风琴以“镇厅之宝”的身份,入驻刚刚落成的星海音乐厅,此后留给世人无尽神秘。本月,它将打破神秘,一展作为“乐器之王”的王者之音,于是,故事的开头应该是这样写:从前有架大管风琴,不远万里来到广州,15年后的一天……
此次的管风琴演奏有两场,一场是6月12日星海音乐厅为庆祝15周年举办的OPENDAY一场是6月29日晚8点(主页点击链接)广州交响乐团带来的《乐器之霸—管风琴交响音乐会》。“乐器之霸”一词毫不夸张,论个头,星海音乐厅这架管风琴是童叟无欺的“巨无霸”,它高10米,重40吨,近7000根音管,最大的可让一个小孩钻过,最小的比筷子还细。为了这两场演出能以最佳状态进行,两名来自捷克的维修技师对管风琴进行了大半个月的维修和调试,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所有音管都要逐一检查,每天7点开始直到下午5点最快也只能完成500根。这些音管大有讲究,管风琴演奏时,演奏者通过操作琴键,将风箱里的气输送到音管中,产生乐音,音管有金属的,也有木制的,大小高低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因此,管风琴的音域十分宽广,能表现出各种管弦乐器的音色,能以一琴“单挑”一支交响乐队。

有管风琴的音乐厅才是真的音乐厅
如此“全才”自然受到音乐厅们的青睐,管风琴成为国际上音乐厅的标配。20年前,当星海音乐厅还是一个建筑工地时,大家就开始四处打探哪里有便宜又好用的管风琴了。时任中央乐团指挥李德伦表示北京音乐厅刚刚装了一架管风琴,效果还不错。这架管风琴出自捷克的Rleger-Kloss,此厂建于1873年,曾被指定为奥匈帝国的御用管风琴厂,创建者是对兄弟组合,霸气地将科尔诺夫小城上千间管风琴作坊收并为一家。捷克方很快派了人到广州,根据星海音乐厅的图纸量身设计其专属的管风琴。
1996年2月,管风琴在捷克完成组装和调试,但星海音乐厅尚未竣工,管风琴对存放条件十分苛刻,不仅要清洁,还要恒温、恒湿,中方请求推迟发货,可如此庞然大物捷克也没地方放。几经协调,管风琴终于在9名捷克技师的护送下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所有零配件装了满满两大集装箱,此后又经过长达半年的安装才算正确到位。
管风琴在星海音乐厅的第一次演奏吸引了很多好奇的听众,演奏家是Rleger-Kloss厂的捷克设计师,对他来说,这架管风琴就是他的作品,现在又由他来首演,自是开心得不行,当庄重雄浑的声音响起,很多人都为之深深震撼。
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早期,它在教堂里给唱诗班伴奏,随着唱诗班走向多声部,小管风琴hold不住了,体量渐渐增大,人们发现,大管风琴如果做得很漂亮,就是一件装饰品,因此,在欧洲稍有规模的天主教堂里,都有管风琴的身影。它在教堂的位置通常是正门的背后,这样,当人们面对牧师时,琴声远远飘来,就像来自天国的召唤,如果演奏家不走到栏杆处,人们就看不见,这更增加了神秘感。广州石室圣心教堂虽然没有管风琴,但是一直留有一个位置。在音乐厅,巨型管风琴会放在舞台正中,面对观众,演奏家的位置也比较显然。去掉了宗教仪式的功能性,管风琴回归乐器。
在星海音乐厅售票大厅旁边,有一架小管风琴,是架练习琴,与厅内的巨型管风琴出自同一家,是“买大送小”搭的赠品。
“回南天”惯出了“臭脾气”
据星海音乐厅工作人员介绍,尘埃是一大威胁,对于金属材料的音管,当有尘埃附着其上,时间长了就会腐蚀,所以非专业的维护人员是不允许入内的。平时除了用吸尘器进行清洁,隔段时间也会让它奏响一次,让气流进入音管,将灰尘“吹”出去。管风琴对温度和湿度也极为敏感,广州天气潮湿,音乐厅又在江边,为此专门购置了两台大功率的抽湿机置于管风琴内部。当年,中方以“广州湿度大”为由提出采用电镀或不锈钢材料处理弹簧,捷克方认为没有必要,“不就是在江边吗,我们也给日本做琴,人家可是在海边。”对“回南天”杀伤力的低估导致后来管风琴的“脾气很大”,要么卡壳,要么一直响。只要有管风琴的演出,星海音乐厅负责乐器维护的技师就特别紧张。有一次,演出前检修一切正常,演出时就停不下来了,一直在响,两名技师只好钻到管风琴里,在数千根管子间找到捣乱的那根。台下的观众大多是来听新鲜的,还以为曲子就是这样。

管风琴要演奏,于是有了光
在初建成以及5周年和10周年时,星海音乐厅都做过管风琴的专场音乐会,但效果不是很好。一方面,国内的管风琴演奏家凤毛麟角;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古老的乐器,管风琴演奏的曲目还是比较传统。观众没有宗教的洗礼和专业背景,常常不知所以然,某种程度上还是来看热闹,15年前的首演,一开始大家都很好奇,感觉很震撼,热度持续了20分钟,现场就开始嘈杂。此次15周年的专场演奏,主办方也想看看,经过这么多年潜移默化的培养,观众对音乐的理解和反应是否会有变化。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星海音乐厅那台巨型管风琴好像只是每场演出的宏大背景,沉默冷静,以至于还有人以为那些管子是音乐厅的一个装饰立面。其实,管风琴也经常奏响,因为很多交响乐里都有它,比如马勒交响曲,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也一定有它,只不过不是独奏,观众注意不到。如何知道哪场演出会有管风琴亮相呢?很简单,只要你进入音乐厅,看到管风琴演奏台那里有一道光的话,就证明今夜管风琴一定不会沉默。顺便说一句,演奏家演奏管风琴时是背对舞台,所以要在演奏台上放一面小镜子,这样才能看到指挥家的指挥。
星海音乐厅的管风琴属于电子机械混合型,用电子元件代替传统的机械结构,此次请来的捷克技师要调整音管的安置,加固架子和木头支撑,拉平和修理琴体内部弯曲损坏的音管。
DISCOVERY
1.在管风琴内部,音管被分为不同的组,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在风箱上。
2.管风琴的琴键有500多个,得手脚并用才能驾驭。这是1998年6月21日德国管风琴家托斯腾·梅德的演奏3.演奏台上可有管风琴生产厂家的名字,数字3682代表这是该厂家生产的第3682台管风琴
音乐会信息:
排期链接点击
到过星海音乐厅的人,对交响乐厅舞台上方那排高低错落的管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印象,那是一架管风琴,确切说是一架巨型管风琴,你看到的管子只是“风琴一角”,更多管子深藏不露。当年,这架管风琴以“镇厅之宝”的身份,入驻刚刚落成的星海音乐厅,此后留给世人无尽神秘。本月,它将打破神秘,一展作为“乐器之王”的王者之音,于是,故事的开头应该是这样写:从前有架大管风琴,不远万里来到广州,15年后的一天……
此次的管风琴演奏有两场,一场是6月12日星海音乐厅为庆祝15周年举办的OPENDAY一场是6月29日晚8点(主页点击链接)广州交响乐团带来的《乐器之霸—管风琴交响音乐会》。“乐器之霸”一词毫不夸张,论个头,星海音乐厅这架管风琴是童叟无欺的“巨无霸”,它高10米,重40吨,近7000根音管,最大的可让一个小孩钻过,最小的比筷子还细。为了这两场演出能以最佳状态进行,两名来自捷克的维修技师对管风琴进行了大半个月的维修和调试,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所有音管都要逐一检查,每天7点开始直到下午5点最快也只能完成500根。这些音管大有讲究,管风琴演奏时,演奏者通过操作琴键,将风箱里的气输送到音管中,产生乐音,音管有金属的,也有木制的,大小高低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因此,管风琴的音域十分宽广,能表现出各种管弦乐器的音色,能以一琴“单挑”一支交响乐队。

有管风琴的音乐厅才是真的音乐厅
如此“全才”自然受到音乐厅们的青睐,管风琴成为国际上音乐厅的标配。20年前,当星海音乐厅还是一个建筑工地时,大家就开始四处打探哪里有便宜又好用的管风琴了。时任中央乐团指挥李德伦表示北京音乐厅刚刚装了一架管风琴,效果还不错。这架管风琴出自捷克的Rleger-Kloss,此厂建于1873年,曾被指定为奥匈帝国的御用管风琴厂,创建者是对兄弟组合,霸气地将科尔诺夫小城上千间管风琴作坊收并为一家。捷克方很快派了人到广州,根据星海音乐厅的图纸量身设计其专属的管风琴。
1996年2月,管风琴在捷克完成组装和调试,但星海音乐厅尚未竣工,管风琴对存放条件十分苛刻,不仅要清洁,还要恒温、恒湿,中方请求推迟发货,可如此庞然大物捷克也没地方放。几经协调,管风琴终于在9名捷克技师的护送下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所有零配件装了满满两大集装箱,此后又经过长达半年的安装才算正确到位。
管风琴在星海音乐厅的第一次演奏吸引了很多好奇的听众,演奏家是Rleger-Kloss厂的捷克设计师,对他来说,这架管风琴就是他的作品,现在又由他来首演,自是开心得不行,当庄重雄浑的声音响起,很多人都为之深深震撼。
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早期,它在教堂里给唱诗班伴奏,随着唱诗班走向多声部,小管风琴hold不住了,体量渐渐增大,人们发现,大管风琴如果做得很漂亮,就是一件装饰品,因此,在欧洲稍有规模的天主教堂里,都有管风琴的身影。它在教堂的位置通常是正门的背后,这样,当人们面对牧师时,琴声远远飘来,就像来自天国的召唤,如果演奏家不走到栏杆处,人们就看不见,这更增加了神秘感。广州石室圣心教堂虽然没有管风琴,但是一直留有一个位置。在音乐厅,巨型管风琴会放在舞台正中,面对观众,演奏家的位置也比较显然。去掉了宗教仪式的功能性,管风琴回归乐器。
在星海音乐厅售票大厅旁边,有一架小管风琴,是架练习琴,与厅内的巨型管风琴出自同一家,是“买大送小”搭的赠品。
“回南天”惯出了“臭脾气”
据星海音乐厅工作人员介绍,尘埃是一大威胁,对于金属材料的音管,当有尘埃附着其上,时间长了就会腐蚀,所以非专业的维护人员是不允许入内的。平时除了用吸尘器进行清洁,隔段时间也会让它奏响一次,让气流进入音管,将灰尘“吹”出去。管风琴对温度和湿度也极为敏感,广州天气潮湿,音乐厅又在江边,为此专门购置了两台大功率的抽湿机置于管风琴内部。当年,中方以“广州湿度大”为由提出采用电镀或不锈钢材料处理弹簧,捷克方认为没有必要,“不就是在江边吗,我们也给日本做琴,人家可是在海边。”对“回南天”杀伤力的低估导致后来管风琴的“脾气很大”,要么卡壳,要么一直响。只要有管风琴的演出,星海音乐厅负责乐器维护的技师就特别紧张。有一次,演出前检修一切正常,演出时就停不下来了,一直在响,两名技师只好钻到管风琴里,在数千根管子间找到捣乱的那根。台下的观众大多是来听新鲜的,还以为曲子就是这样。

管风琴要演奏,于是有了光
在初建成以及5周年和10周年时,星海音乐厅都做过管风琴的专场音乐会,但效果不是很好。一方面,国内的管风琴演奏家凤毛麟角;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古老的乐器,管风琴演奏的曲目还是比较传统。观众没有宗教的洗礼和专业背景,常常不知所以然,某种程度上还是来看热闹,15年前的首演,一开始大家都很好奇,感觉很震撼,热度持续了20分钟,现场就开始嘈杂。此次15周年的专场演奏,主办方也想看看,经过这么多年潜移默化的培养,观众对音乐的理解和反应是否会有变化。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星海音乐厅那台巨型管风琴好像只是每场演出的宏大背景,沉默冷静,以至于还有人以为那些管子是音乐厅的一个装饰立面。其实,管风琴也经常奏响,因为很多交响乐里都有它,比如马勒交响曲,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也一定有它,只不过不是独奏,观众注意不到。如何知道哪场演出会有管风琴亮相呢?很简单,只要你进入音乐厅,看到管风琴演奏台那里有一道光的话,就证明今夜管风琴一定不会沉默。顺便说一句,演奏家演奏管风琴时是背对舞台,所以要在演奏台上放一面小镜子,这样才能看到指挥家的指挥。
星海音乐厅的管风琴属于电子机械混合型,用电子元件代替传统的机械结构,此次请来的捷克技师要调整音管的安置,加固架子和木头支撑,拉平和修理琴体内部弯曲损坏的音管。
DISCOVERY
1.在管风琴内部,音管被分为不同的组,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在风箱上。
2.管风琴的琴键有500多个,得手脚并用才能驾驭。这是1998年6月21日德国管风琴家托斯腾·梅德的演奏3.演奏台上可有管风琴生产厂家的名字,数字3682代表这是该厂家生产的第3682台管风琴
音乐会信息:
排期链接点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