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歌剧之王】威尔第《安魂曲》,宗教与歌剧的完美结合
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安魂曲》被认为是整个人类音乐史上有记载的1600多部《安魂曲》中最震撼人心、最真挚动人的杰作。虽然它的歌词是宗教经文,但人们每一次听这部作品,都会认为这是一部歌剧式的巨作。它在音乐上的难度,使全世界的交响乐团视为圣典而不敢轻易试其锋刃。另一方面,《安魂曲》是融入了宗教因素的音乐,它直达人的灵魂,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任何音乐都无法比拟的。



威尔第创作《安魂曲》的愿望最初萌生于1868年11月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逝世时。威尔第向意大利音乐界倡议,由意大利主要作曲家集体创作一部《安魂曲》。可惜这一热心的建议未得到作曲界同行的响应,最后只是威尔第自己身体力行完成的这部计划中《安魂曲》的结尾部分——《拯救我》。后来,威尔第投入到歌剧《阿伊达》的创作中,创作《安魂曲》的念头被搁置一旁。1873年5月,威尔第心目中另一个“意大利的光荣”——作家、诗人曼佐尼辞世。威尔第在曼佐尼墓前,埋藏在威尔第心中的创作愿望再度燃起:他将以一部伟大的《安魂曲》来追念这位不朽的民族英雄。

《安魂曲》正是这一强烈愿望的结晶。传统的宗教经文点燃了威尔第的创作灵感,他以最充沛的激情,创作出了《安魂曲》。1874年5月22日,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际,威尔第在米兰圣马可教堂指挥100人的乐队和120人的合唱队首演《安魂曲》,获得极大成功。

今日看来,威尔第的《安魂曲》不仅是同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并驾齐驱的19世纪最伟大的宗教题材合唱杰作,而且在情感、内涵及价值上远远冲出了教堂,超越了宗教,成为人类伟大精神的赞美和体现。或许正如评论家查尔斯·奥斯本所言,虽然《安魂曲》的拉丁文经文是针对死者的,但威尔第的音乐却是写给活着的人的。在自16世纪至今产生的约1600部《安魂曲》中,威尔第的《安魂曲》上演率最高,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2009年5月12日,广州交响乐团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在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首次上演了威尔第的《安魂曲》。



今年3月28日,为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广州交响乐团将再次奏响威尔第的《安魂曲》的选段《审判之辞》。世界顶级女中音歌唱家,来自匈牙利的伊迪可·科姆洛斯将担任独唱。

《审判之辞 Liber scriptus》是第二乐章的第三部分。歌词内容:“每一件事都将揭示出来,无人能够逃脱!

视频欣赏
相关音乐会
2025年5月
S
M
T
W
T
F
S
       
5
7
12
13
14
15
19
21
22
2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