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难不男?女指们知道!-台湾女指挥谈乐坛性别歧视
【问题】请问对女性的种种偏见在国外乐坛是常态吗?
吴绣玲(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助理指挥)
  北欧对“性别问题”的态度就非常开放,也有些地方对这类问题很是保守,加上古典音乐出自欧洲,欧洲人在自信之余,对于某些所谓的“传统” 也会比较坚持。以“人皆生而平等”为立国思想的美国,虽然也经历了好一段追求种族与性别平等的过程, 但现在大体来讲比较开放些。

钟安妮(东海大学音乐系专任助理教授、东海大学音乐系管弦乐团暨合唱团指挥、高雄师范大学音乐系兼任助理教授)
指挥界确实还称不上两性平等,男性出线的机会比女性多得多,乐团王国仍优先寻找“国王”而非“女王”。在男女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即便是我自己来为乐团选指挥,也有可能会先选男性,因为女性在体力上吃点亏,又有生理期的牵绊,长期来说比较没有男性撑得久,但如果女性的音乐造诣优于男性,当然我一定还是会选择女王!

而这恰巧也是实际的常态,真正能学指挥、能当指挥的女性平均音乐表现通常都比男性同学要好,正是因为女性站上指挥台的机会少于男性,出得了头的女指挥当然更是万中选一的高人了。

【问题】与乐团中的其他演奏家相比,指挥的“性别平衡”似乎来得特别慢?
钟安妮
应该说以往在指挥之路的起点,选择踏上此途的男性就比女性要多。1990年代我在纽约参加指挥营时,70个学员中只有5个女生,而现在我自己的学生中,男女生学指挥的人数已接近相等,乐坛上杰出的女指挥家也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个现象是随着时间而进化的,而且时间也差不多了。

吴绣玲
现实地说,即便人们不公开叫板,私下的偏见与歧视仍然如影随形,而且在我有生之年不会消弭。乐团是个奇怪的“动物”,什么样的人才有本事带领这么多各持己见、各有专业的音乐家?指挥必须要有能力说服所有团员跟从自己,也因此,刻板印象中常会误以为应由男性担当为妥,注意,我说的是误以为。实际上胜任指挥工作需要的是对音乐的造诣,美感、个人能力及与人沟通,其中没有一样是女性做不到的。

【问题】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曾因“女性指挥”的身份而有不同待遇?
许瀞心(台师大音乐系副教授、师大管弦乐团指挥)
在奥瑞冈助理指挥任上,第一次指挥时,小号和打击乐团员曾经故意捣乱,硬要把贝多芬谱上的“弱”奏成“强”,这有可能是对女生不服,但也可能是欺负菜鸟,想试探新人的能耐,当时我坚持要他们照谱演奏,连续三次后全团都知道他们在乱来,他们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就不再唱反调了。另外有一次是要去韩国指挥KBS交响乐团前,有人提醒我,韩国乐团可能会看不起女人,但事实上我们后来合作很愉快,我也成为他们固定音乐季的长期客席指挥。

【问题】指挥的养成,两性是否有差异?女性是否有男性无法企及的优势?反之,男性是否有女性不及的长处?
许瀞心
音乐能力和对音乐的准备及自信才是关键。或许有人认为男性看起来比较有威信,但这并非不易之理,我曾亲身接触过巴伦波因、梅塔、慕提等大师,他们都跟我差不多高(约160厘米)罢了。记得求学时曾在指挥课上遇到一位肌肉发达的男同学,身着短袖指挥德彪西《牧神的午后》,虽然指得不错,但视觉上怎么看都不搭,后来老师拿了一件长袖衣服遮住他手臂,马上就“称头”了,可见所谓男性或女性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更不是指挥工作的重点。

吴绣玲
指挥除了要具备坚实的音乐基础与演奏能力,实战经验最重要,越能把握每次得来不易的上台机会练出技巧的人,才进步得越快。男女的训练方式无异,差别在于男性比女性容易抢到指挥乐团的机会,长期下来当然就会有所影响。

【问题】请问指挥的服装选择是否带有“向男性特质靠拢”的性别意涵?
吴绣玲
我到北市交后没多久,就有人说:“你什么时候把头发剪一剪吧?”后来我真的剪了,并维持那头长度只到耳朵一半的发型多年,直到最近几年比较有自信了,觉得不用靠外在来撑场面,才又留到现在的长度。我到北市交上班时不论登台与否都穿裤装,多少有这层意思吧。不过我始终穿高跟鞋演出,这一点为了漂亮而做的选择,好像还是保留了那么一点“女性”吧。

(原文刊登于《古典乐刊》2014年2月号,有删改)
相关音乐会
2024年5月
S
M
T
W
T
F
S
     
6
7
8
9
13
14
17
20
21
22
23
27
28
30